在肝脏健康的诸多指标中,转氨酶水平备受关注。当转氨酶升高时,身体往往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下面就由肝病医生常怀利来为我们详细解读。
转氨酶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它们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正常情况下,这些转氨酶在血液中的含量很低,但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转氨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转氨酶水平升高。
首先,转氨酶高可能会引起消化道症状。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参与胆汁的分泌和代谢。当转氨酶升高,肝脏功能受到影响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可能出现异常。这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看到食物没有胃口,即使是以往喜欢的食物也难以激起食欲。同时,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这种恶心感可能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油腻食物需要更多的胆汁来消化,而肝脏功能受损时无法正常分泌胆汁,从而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腹胀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到腹部胀满不适,这是因为肝脏功能下降,消化功能减弱,肠道蠕动减慢,气体在肠道内积聚所致。
其次,转氨酶高可能会导致全身乏力。肝脏在人体的能量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参与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当转氨酶升高,肝脏细胞受损,其代谢功能受到影响时,机体的能量供应就会出现不足。患者会感觉身体疲倦,活动耐力下降,即使经过充分休息,这种乏力感也难以完全消除。日常活动中,患者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例如,爬楼梯、步行短距离等简单的活动,对于转氨酶高的患者来说都可能变得困难。
再者,转氨酶高还可能影响皮肤状态。肝脏具有解毒功能,当转氨酶升高,肝脏解毒功能下降时,体内的毒素无法正常排出,可能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变得粗糙,失去光泽,甚至出现黄疸。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沉积在皮肤和黏膜上所致,表现为皮肤和巩膜(眼白部分)发黄。此外,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蜘蛛痣和肝掌。蜘蛛痣是一种红色的血管痣,形状像蜘蛛,多出现在面部、颈部和上肢等部位;肝掌则是手掌的大鱼际和小鱼际部位发红。这些都是肝脏功能受损,体内激素代谢紊乱的表现。
另外,转氨酶高还可能引起肝区疼痛。肝脏位于右上腹,当肝脏出现炎症或损伤时,肝脏肿大可能会牵张肝包膜,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引起肝区疼痛。这种疼痛通常是隐痛或胀痛,有时也可能是刺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而有的患者则可能疼痛较为剧烈。肝区疼痛可能会在劳累、生气、饮酒等情况下加重。
肝病医生常怀利强调,转氨酶高引起的身体不适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提示肝脏可能出现了问题。一旦发现转氨酶升高,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