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后陷入困惑:“我的乙肝病毒载量很高,可肝功能指标却完全正常,这种情况到底要不要治疗呢?”针对这一常见疑问,著名肝病专家常怀利为我们带来了专业且详尽的解答。
所谓“乙肝病毒高”,指的是通过检测发现血液中乙肝病毒DNA定量超过正常范围,这表明体内病毒复制活跃。而“肝功能正常”通常意味着转氨酶、胆红素等反映肝脏炎症损伤程度的各项指标处于稳定状态,暂时未显示出明显异常。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从医学角度来看,即使肝功能看似正常,持续存在的高病毒载量犹如一颗隐匿的定时炸弹。它不断地对肝细胞造成微观层面的损害,日积月累可能导致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的发生。就如同滴水穿石,轻微的、不易察觉的伤害长期累积起来,后果不容小觑。而且,部分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会突然被激活,引发剧烈的免疫反应,致使原本稳定的病情急剧恶化,出现肝炎发作、黄疸等症状。
常怀利专家强调,是否需要治疗不能仅凭单一的肝功能结果来判断。医生还会综合考量多个因素,如年龄、家族病史、肝脏组织学检查结果等。对于有肝癌或肝硬化家族史的患者,由于其本身属于高危人群,即便肝功能正常,也可能建议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以降低未来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够精准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少病毒对肝脏的潜在危害。这些药物不仅可以改善肝脏的组织学病变,还能显著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当然,并非所有乙肝病毒携带者都需要立即启动治疗。一些年轻、免疫耐受期的患者,如果肝脏没有明显的炎症活动迹象,可以先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但必须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密切监测。这包括每3 - 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肝脏相关检查,如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甲胎蛋白以及腹部超声等。
总之,乙肝病毒高而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不能掉以轻心。患者应积极与肝病专科医生沟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既不要过度恐慌盲目治疗,也不能忽视潜在风险而不加干预。只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治疗时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守护肝脏健康,避免病情悄然进展带来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