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 乙肝专区 > 乙肝 > 乙肝病因 >

乙肝转肝硬化的预警信号——肝病专家高子敏深度解读

 “医生,我查出乙肝多年了,最近总感觉容易疲劳,这是要变成肝硬化了吗?”门诊中常有患者提出这样的担忧。资深肝病专家高子敏主任表示,从慢性乙肝发展到肝硬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身体会发出一系列警示信号。了解这些征兆并及时干预,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以下是高主任基于临床经验的专业解析。

一、早期非特异性症状需警惕

许多患者在代偿期就会出现微妙变化:持续数周以上的乏力感最为常见,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食欲减退伴随餐后腹胀逐渐成为常态,部分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体重莫名下降但未刻意节食减肥,肌肉量减少导致体型消瘦。高主任指出:“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工作压力大或肠胃不适,实则可能是肝脏功能受损的表现。”她曾接诊过一位企业高管,因长期疲劳就诊时已出现脾大体征,经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硬化。

二、典型体征揭示病情进展

随着门静脉高压的形成,身体会出现特征性改变:手掌大小鱼际处发红(肝掌)、前胸颈部蜘蛛状血管痣是激素代谢紊乱的标志;腹部膨隆伴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腹水形成;下肢按压出现凹陷性水肿则反映低蛋白血症。更严重的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呕血便血,这是危及生命的急症。高主任强调:“定期进行腹部超声和胃镜筛查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病程超过5年的乙肝患者。”

三、实验室指标异常具有预测价值

血常规显示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往往早于影像学改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说明肝脏合成功能下降;血清白蛋白持续低于35g/L提示合成功能障碍。最值得关注的是甲胎蛋白(AFP)升高,虽然主要见于肝癌,但在活动性肝硬化阶段也可能轻度升高。高主任建议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全项,每年做两次肝脏弹性成像检测。

四、并发症管理决定预后质量

肝性脑病前期会出现性格改变、睡眠倒错等神经精神症状;肝肾综合征表现为少尿甚至无尿;自发性腹膜炎则导致发热腹痛。高主任分享成功案例:一位出现轻微定向力障碍的患者通过乳果糖治疗和饮食调整,有效预防了肝昏迷的发生。这证明早期识别并发症先兆并及时处理,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五、生活方式干预同样重要

完全戒酒是首要原则,酒精会加速肝纤维化进程;控制钠盐摄入有助于预防腹水形成;适量补充支链氨基酸可改善营养状况。高主任特别提到:“有些患者迷信偏方擅自停药,反而加重病情。”她主张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配合正规保肝药物进行综合管理。

高子敏主任最后提醒:“乙肝患者发展到肝硬化并非不可避免,关键在于规范治疗和定期监测。”目前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多数患者可以长期稳定病情。建议所有慢性乙肝携带者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包括病毒载量检测、肝脏硬度测量和肿瘤标志物筛查。记住,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定期随访是阻断乙肝向肝硬化发展的关键三部曲。

新闻中心/News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