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 乙肝专区 > 乙肝 > 乙肝治疗 >

乙肝用干扰素有什么副作用?肝病医生庄淑英解读

  干扰素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然而,许多患者对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心存顾虑。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资深肝病专家庄淑英医生,为大家详细解析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流感样症状——最常见的初期反应

  庄淑英医生指出,注射干扰素后最常出现的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包括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这些“流感样”表现通常发生在用药后的前几天内,随着身体逐渐适应,多数患者的不适感会有所减轻。为了缓解这类症状,医生建议提前服用解热镇痛药,并适当增加饮水量以促进代谢废物排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体温超过38.5℃,应及时联系医护人员调整剂量或暂停给药。

  骨髓抑制导致血细胞减少

  长期使用干扰素还可能影响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下降。轻度减少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严重低下时则需警惕感染风险升高或出血倾向增加。因此,在接受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至关重要。一旦发现异常指标,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减少药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对于已经出现明显贫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补充铁剂或其他支持性治疗。

  精神神经系统改变不容忽视

  部分患者在使用干扰素过程中会出现情绪波动大、抑郁焦虑甚至认知障碍等问题。这可能是由于该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所致。庄医生强调,遇到此类情况不应自行停药,而是要及时向主治医师反馈,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支持疗法。必要时,可考虑更换其他类型的抗病毒药物,避免病情反复。

  内分泌紊乱引发代谢问题

  干扰素还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亢或甲减;也可能引起血糖水平波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监测血糖变化。此外,体重减轻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之一。针对这些问题,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定期检查相关激素水平和代谢指标,确保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并发症。

  皮肤黏膜损害需关注

  一些患者在接受干扰素治疗后会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能发生剥脱性皮炎。此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局部护理和全身抗过敏治疗。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刺激患处,防止继发感染。

  其他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

  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仍有个别案例报告过间质性肺炎、心肌炎等严重脏器损伤的情况。因此,在整个疗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症状,必须立即就医排查原因。

  庄淑英医生提醒广大患者朋友,尽管干扰素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风险,但其在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方面的效果显著。关键在于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干扰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确实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这些潜在风险,并与医生紧密配合,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将不良反应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新闻中心/News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