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平时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常见疾病,大多数人在我们出生时就会注射预防乙肝的疫苗,由于这种疾病具有很大的传染性,因此乙肝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患者很想知道的.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手段,但其安全性却让一部分患者放心不下.调查显示,在乙肝患者中间,13.14%的人最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其实,患者不必过于担心,虽然任何药物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抗病毒药也不例外,但患者服药期间只要加强监测、加强随访就好,这才是用药安全的最好保证.
在抗病毒治疗中,耐药仍然是许多患者的"心病".不过,近年来新药不断问世,即使病毒对某一药物耐受,医生手里还有其他新式"武器"可供选择.其次,通过加强随访、定期监测,可以明显提高药物的长期安全性甚至疗效.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及早发现安全隐患.
定期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判断耐药问题和其他不良反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具体说来,处在病情波动期的患者每月应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乙肝病毒DNA、肝功能等.进入稳定期后,患者也要每三个月监测一次.此外,医生在治疗期间还会根据用药情况及病人的具体病情增加相应的检查.
第二,预测耐药.
乙肝病毒DNA的变化可以提示今后耐药发生的风险.医生借助检测结果可以预测耐药的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患者,还可以加以干预.
第三,预测疗效.
我国目前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大部分属于E抗原为阳性,对他们而言,最合理的治疗目标就是"双达标",即病毒DNA和E抗原都转为阴性.一旦实现了双达标,再巩固治疗一年,就有望最终实现科学停药.此后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会很低,病情反复的概率也会小得多.
由于现有的药物都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只是抑制其复制,因此从理论上讲,病毒确有可能变异并形成耐药,而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耐药风险还会逐渐增加.所以,解决耐药问题及潜在安全隐患的最好办法,或许就在于实现科学停药.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就是要先实现"双达标".为此,理想的抗病毒药必须能够"两线作战",即一方面抑制病毒复制,一方面促进E抗原消失.